- · 《现代测绘》投稿方式[08/03]
- · 《现代测绘》栏目设置[08/03]
- · 《现代测绘》刊物宗旨[08/03]
- · 《现代测绘》征稿要求[08/03]
测绘小论文(测绘论文方向)(7)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所以上一届学长学姐的论文可用性还是很高的。 最后是正能量部分:为啥要挤这么点时间给毕业论文呢?毕业论文是四年大学中最后一个“大作业”了,
所以上一届学长学姐的论文可用性还是很高的。
最后是正能量部分:为啥要挤这么点时间给毕业论文呢?毕业论文是四年大学中最后一个“大作业”了,写完论文意味着大学通关了,我们要开始新的人生阶段了,难道不值得用心规划、反复论证最后完美呈现给答辩小组的老师和同学吗?
我记得我们当时提交完本科毕业论文的时候,所有同学都是如释重负的样子,毕竟大家为了论文肝到头秃,被指导老师“夸”过无数次“写什么垃圾”,但是最后都是顺利通过了,这也是大学生活最后一个值得努力的地方了,跨过这道坎,大学生活真的属于过去式了。
所以还是建议想划水或者几天加班赶论文的同学们静下心来思考一下,写论文真的没有你们逛街、打王者LOL或者谈恋爱重要吗,真的只配用三天时间完成吗?
如何看待教授评职称要在国外某些刊物发表论文这件事?
首先,谢谢邀请!
“教授凭职称在外国某些刊物发表论文”这样的事情,原因可能很多。这关系到我们的文化和社会情况。众所周知,网络上“水军”是一绝,大部分专家教授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水分”。因为客观需求,这又关系到了包装和利益,通过包装来利用各种心理效应和方法来获取利益,又是因为利益会滋生诸多“水军”!所以在某些报刊刊物上可能会有一些水分。但是与外国的文化不一样,人的大脑思维也不一样,毕竟几千年文化一直到现在,而美国才几百年(忠孝仁义,礼义廉耻,四书五经,三字言文等都没学过!),而美国的科技非常发达也跟这一点有关,他们的脑子在某些方面是“直”的,正是因为“直”才能在科研领域取得如此大成就也是原因之一。也是因为“直”,外国的刊物水分相对于国内刊物的水分比较少,选拔也相对更严格。所以能在像美国这样的国家里发表学术论文并且还得到某些权威刊物认可的,那也是很能证明一个人的实力。所以想在外国发表论文并得到认可的想法也不就奇怪了,因为想让自己的实力得到更准确的证明。以上仅代表个人的看法。
地震到来之前有没有什么科学征兆?
所谓地震征兆不是严肃科学,请保持理智……
动物异常、井水犯浑等一直被看作“地震前兆”,然而,科学家始终无法确定这些“前兆”的物理机制和科学规律。地震前这些“前兆”或多或少会出现,但出现这些“前兆”不一定就预示着地震必然会到来。仅依据这些所谓的“前兆”判断地震发生与否并不是严肃科学。
公元前373年,古希腊历史学家记录下老鼠、狗、蛇以及鼬鼠在赫利克城大地震来临前数天大批逃离的奇事。此后,古今中外都有类似的传说,尤其在的地震史料中,更是有许多关于震前动物异常的记载。例如,唐代天文著作《大唐开元占经》中有震前老鼠反应异常的记载。近年发生的则有2008年汶川地震前两天成都《华西都市报》刊登绵竹数十万只蟾蜍上街的新闻。正因这些前人的经验和记载让部分民众深信动物异常就会发生地震,却忽视了另一些时候,即便发现动物异常却没有发生地震,如2002年西昌邛海出现鱼群“跳龙门”异象,引起民众一阵恐慌,最终地震却没来。 其实,学界认为地震前动物会有异常行为的,通常持有两种观点,一个认为地下岩石的运动产生出某些动物可以感应到的电波,另一个从野生动物因生存需要,拥有比人类更加敏感的嗅觉、视觉和听觉,推出其具有感知极微小震动的能力。根据美国史密森尼国家动物园发布的一则报告显示,园内动物对近期发生的地震会有各种反应。报告称地震前猩猩会显得很不耐烦,发出不安的叫声,或者乱扔食物,鸟群则窜来窜去。 但是从报告细节的描述中也会得出不同的信息,例如,园区内某大型树栖类猩猩在震前开始到地震进行中会一直发出“嗳气式的吼叫”,而这样的叫声通常是在她极度愤怒的情况下表达不高兴或者沮丧的表现。也就是说,如果不是发生地震,也有可能是其他原因引起她的愤怒,而表现的却是相同。也就是说,地震前动物肯定会有异常行为,但动物习性异常却不必然推出会发生地震,它们之间是“必要非充分关系”。对此,英国地质勘测所地震学家罗杰·缪森(Roger Musson)也曾指出,许多国家都一直在寻求以自然界的变化,尤其是动物行为来作为早期警报的迹象。但到目前为止,人们发现利用动物来预报地震并不是可靠的方法。2008年汶川地震前两天曾报有绵竹数十万只蟾蜍上街的新闻。
文章来源:《现代测绘》 网址: http://www.xdchzz.cn/zonghexinwen/2022/1209/17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