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现代流动人口治理体系构建研究

来源:现代测绘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8-1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一、问题的提出 党的十八大以来,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治理理论不断丰富和发展。党的十八大提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

一、问题的提出

党的十八大以来,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治理理论不断丰富和发展。党的十八大提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构建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党的十九大要求“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体现了我国对构建现代国家治理体系、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的认识和实践不断深化、逐渐完善。长期以来,流动人口管理体制机制滞后始终是我国人口流动中的重要问题之一。作为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流动人口治理体系的建构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的重要内容。

流动人口治理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预测,2030年我国城镇化率将达到70%,约有2.3 亿人从农村转移到城镇,流动迁移人口总量将由2014年2.54 亿人上升至3.1 亿人。[1]随着人口的大量移动,从流动人口管理转向流动人口治理,是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重要体现,是转变政府职能、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迫切需要。流动人口治理,即党委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及流动人口等各类主体在生育、教育、就业、医疗、养老等管理服务中运用社会化、法治化及信息化等方式维护和保障流动人口权益,提升流动人口公平享受公共服务水平,实现流动人口全面发展的过程。流动人口治理与流动人口管理的内涵有三个显著区别:

首先,流动人口治理体现多元主体的理念,彰显参与意识。流动人口治理强调包括政府在内的多元主体,这意味着转变原有模式中单纯强制灌输方式,强调流动人口以及其他治理主体对人口管理的理念、方式和方法以及相应政策的“认同”乃至“内化”,进而在明确自身权利和义务前提下,通过协商协调,逐步改变个人对行为的结果预期和做出新的行为选择,最终实现人人尽责、人人共享、共建共治共享的流动人口治理格局。

其次,流动人口治理体现政府角色的转变,突出主责意识。政府从传统自上而下的行政干预角色转变为推动并扶持流动人口治理运行的行动者,即:政府通过完善职能,优化中央和地方流动人口治理结构,并实现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培育流动人口治理的社会自治能力,构筑和加大流动人口发展治理的社会基础;建立和完善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政策创新以及完善流动人口治理机制等。

最后,流动人口治理体现规则准则的作用,明确风险意识。流动人口治理强调运用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和专业化方式,以协调性、制度化的方式明确各治理主体的责权利,解决和化解流动人口治理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并将预警和应对流动人口发展风险、满足流动人口发展需求和实现流动人口全面发展作为治理的终极目标。

二、当前流动人口治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人口大国。历朝历代探索出了井田制、连坐制度、保甲制度、黄册制度等管理制度,最大限度控制人口流动,维持国家稳定和社会秩序。新中国建立后,随着户籍制度逐步建立,人口管理呈城乡“二元”格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市场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各类社会生产要素,特别是人口流动空前活跃,大量的农村流动人口涌入城市。大量流动人口给城市带来丰富低廉劳动力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问题,如户籍及其衍生制度改革滞后带来人口有序流动受阻、市民化改革滞后蕴含社会冲突风险、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制约普惠性公共服务供需脱节等,共建共治共享的流动人口治理格局还未形成。

(一)从治理主体来看,政府管理多、其他主体协作少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目前流动人口管理中依然以政府全面管理为主,多元治理主体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市场组织、社会公众、社区组织尤其是流动人口自组织的积极作用难以发挥。同时,流动人口自组织培育机制欠缺,参与社会治理的能力与意愿较弱、参与渠道较窄,在化解社会矛盾、提供社会服务、参与自治方面的作用非常有限。尽管近几年来出现了如“流动人口教育与行动研究中心”“新市民生活馆”“外来人口协会”“新市民亲情理事会”等开展流动人口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流动人口自治组织,对提升流动人口管理水平,促进社会融合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总体来说,其作用发挥十分有限,流动人口参与度小、协同治理的成效并不明显。

文章来源:《现代测绘》 网址: http://www.xdchzz.cn/qikandaodu/2020/0813/395.html



上一篇:民本思想的现代超越 ——习近平民本观的现代
下一篇:现代“有闲阶级”的特征及其影响

现代测绘投稿 | 现代测绘编辑部| 现代测绘版面费 | 现代测绘论文发表 | 现代测绘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现代测绘》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